首页   › 专业大类   › 正文

化生类

2024-06-07

首席教授-时松海

时松海教授,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01年获得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遗传学与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01-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2006-2019年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及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教授。2019年全职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时松海教授长期从事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功能研究,其研究团队运用神经生物学(如电生理和成像)、遗传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大脑的有序组装和有效运行机制,主要集中于活体神经干细胞的调控、神经细胞的产生分化、神经环路的精准组装和运行以及动物行为的神经基础;同时致力于与神经发育相关的重大疾病如小脑症和自闭症的致病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曾获美国科学杂志全球青年生命科学家大奖、美国Blavatnik青年科学家奖、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学者奖、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中国脑科学研究中心(北京)杰出学者、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北京学者等荣誉。

大类介绍

本大类招生涉及的院系包括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工程系和药学院。化学是现代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基础。生命科学可以帮助人类加深对自然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有助于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化学工程致力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动面向科技、经济和社会重大需求,培养在产业、学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理工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新一代药学领军人才,承担起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疾病挑战和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的使命。

培养特色

进入本大类学习的学生,将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及广阔的专业视野。各学院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接受通识教育,跨院系、专业选课,参与丰富的科研实践和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终成为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应对未来各项挑战的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参与本大类招生的各个院系中,将近80%的课程由教授,包括各个院士讲授。开设有多门全英文教学的课程。有高于50%的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一次海外访学(暑期科研活动或整学期的交换学习)的经验。在高年级时,各院系提供大量的小班教学的选修课和研讨课。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设立了专门的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大类毕业生中,80% 左右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继续深造。其余学生直接就业,进入科研院所、国家机关、企业等工作。

培养优势

本大类所包括的各个院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严谨的学术气氛,共有两院院士21人。在最新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化学工程学科和化学学科分别位列全球第 12 和第9 名。在 US News 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化学学科在2023年位列全球第2名。从 2015 年至今,生命学院的科研成果每年都有入选“中国十大生命科学进展”。药学院秉承创新精神,探寻求知过程,引领中国医药创新研发的新方向。

本大类所属各相关院系拥有多个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专业确认方案

通过本大类招生途径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将按照本大类的培养方案进行学习。大一学期结束前,根据学生本人的学科兴趣及各所属院系的具体情况,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通过双向选择,完成专业确认。大二学期开始,进入相关院系进行专业学习。


相关院系—化学系

专业前景

化学是新物质创制的基石,是现代生命、医药、健康、材料、信息和环境等科学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日益紧密,孕育形成了卓诸多新的科学前沿。我国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和人类安全、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都离不开化学。

比较优势

清华大学化学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严谨的学术氛围,现有教师90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53人次;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万人计划之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5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

化学系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理工科研究平台,更注重学科交叉和理工结合,打造了分子基功能材料和纳米基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化学研究着眼于21世纪化学发展的基础和最新生长点,如飞秒尺度的“分子电影”、环境及生命过程中的分析化学新方法,以新能源及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新催化系统的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及新型酶的作用机制与应用,超分子自组装和纳米结构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有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等。

2017 年,清华大学化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名单,也是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A+类学科。2020年和2022年,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2023年,在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 9 名;在US News 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2名,并连续十年进入全球前十。

国际交流

化学系本着“强基础、重实践、宽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每一位新入学的本科生配备教授作为新生导师,设立旨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清华学堂计划”,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课程计划和海外研修环节。

化学系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支持本科生积极开展海外研修实践,许多本科生到境外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研修。

此外,化学系具有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邀请国际著名化学家来访交流,如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2001年和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 Barry. Sharpless等,鼓励学生接触国际顶尖学术大师、开拓国际视野。

未来发展

化学系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以继续深造为主, 8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国内、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约15%的毕业生直接进入教育、科研行业、国家机关、专业对口企业就业。

2023年,在化学系本科毕业生中,免试推荐到本校或外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占71.4%;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的学生占14.3%,包括芝加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参加工作的学生占14.3%,主要是在教育、科研、化工、制药等行业工作。

知名校友

欧阳颀

1977级,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2024年1月加盟浙江大学物理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 力

1982级,曾任美国Brandeis大学化学系系主任、讲席教授,现为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副校长、理学院执行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艳梅

1982级,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致理书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

许建和

1982级,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邱 勇

1983级,清华大学原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剑波

1987级,纽约城市大学女王学院化学与生化系系主任。

王倩

1987级,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系系主任。

池宇峰

1989级,完美世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主要捐赠人之一。

孟 芊

1993级,现任福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卢伟冰

1994级,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品牌委员会主席、国际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

陈水冰

1995级,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讲席教授,糖尿病中心主任。

孙晓明

1995级,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陈翀

1997级,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碧桂园集团董事会董事。

董玉毅

1997级,曾任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现任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长级)。

陈 兴

1998级,曾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许可

2000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席教授。

境外深造院校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剑桥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芝加哥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宾西法尼亚大学

杜克大学

多伦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

苏黎世大学等

主要就业方向

科研、教育、化工、医药、IT,基层公共部门等行业

本科生就业单位

清华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桂林市桂林中学

重庆江北巴川学校

浙江省温州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朝瑞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合全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汉王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83096

电子邮箱:hxxjwk@tsinghua.edu.cn

网址:http://www.chem.tsinghua.edu.cn

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化学系


相关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剖析

生命科学通过从宏观层面、个体层面乃至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来了解、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加以利用来造福人类。从基础科学方面,生命科学可以帮助人类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促进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索;从人类生活方面,生命科学与之最息息相关的领域有两个,即医学和农业。医学可以帮助人类根据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发病机理,从分子层面定向设计药物,帮助人类克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顽疾;农业可以实现定向育种,实现农作物及动物的高产、优质、抗逆和抗病。同时,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转化到非生物科学上去。生命科学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迅速、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如美国的科研队伍中有50%都在研究生命科学。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政府对于生命科学的投入都非常多。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比较优势

学院师资实力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9人。生命学院拥有“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优秀基地”;2004-2006年“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三次年检中均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2006年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学院内设多个研究中心,并拥有“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特色在于从微观层面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强大的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密切合作,学科之间优势互补。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大部分教师,大多年富力强,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生命学院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学院80%的本科生课程由正教授讲授,其中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院从2011年起设立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为对生命科学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

国际交流

生命科学学院是清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院系之一。在现有的专职教师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几乎每周都有国外学者讲座;四门专业主干课为全英文教学;去海外学习机会众多,包括校际交换、系际交换、暑期学校等。交换学校包括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瑞典乌普赛拉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此外,学院定期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和本科生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如DNA双螺旋结构提出者之一 James D. Watson教授,发现内含子的 Philip Sharp教授,阐明G蛋白受体结构的Brain K. Kobilka教授等。

未来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生命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将更为乐观。其中约6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本校或外校的多类院系)免试读研;有约3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有约10%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就业单位主要有生物技术、医药公司;企事业单位;也有金融、基金、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

知名校友

施一公

1985级清华生物系复系首届学生,获生物和物理双学位毕业后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获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第十届副主席。现任西湖大学校长。

颜 宁

1996级清华大学生物系学生。2005 年获得由 Science 杂志和 GEHealthcare 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 2015 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5 年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2017 年获得 “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9 年获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李子意

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获生物和物理双学位 , 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生物学博士学位。2000 年与其他合伙人共同创建 ESP 药业,成为大陆人士在美国医药卫生领域成功创办并出售公司超过 5 亿美金的第一个案例。

时松海

1991年进入清华学习,1996 年毕业后赴美留学,2000 年 12 月获得博士学位。2001 年,27 岁的时松海获得由 Amersham Biosciences & Science 颁发的 “青年科学家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曾任美国 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教授。2019 年回母校担任生命学院教授,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何 琳

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 年加入加州伯克利大学,2009 年, 何琳因对微 RNA(核糖核酸)在肿瘤形成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而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徐彦辉

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2004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04-2007 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2008 年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组建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先后任职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浦江人才计划”。

相关院系—药学院


专业剖析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际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2024年,创新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从全产业角度出发,对生物医药行业给予了重点关注,为医药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

清华大学药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以领先的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的完善与突破、快速有效的转化,以及跨学科、跨领域、跨国家的高质量合作,致力于新一代药学领军人才的培养。推动创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发,承担起解决人类面临重大疾病挑战的时代重任,肩负起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的重要使命。


比较优势

创新药学教育——遵循“追求卓越、促进转化、国际接轨、世界一流”的整体要求,采取“小规模、大投入、多维度、纵深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丰富的国内外科研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推行“新生导师制”,对新生进行引导和帮扶。致力于培养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实现突破性基础科研与成果转化所必须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药学领军人才。

前沿科学研究——药学院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不断强化药学基础研究,持续攻坚药学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应用新兴科技,突破成果转化瓶颈。众多原始创新、核心技术积累,已显示出强大的应用价值,有望短期内实现有组织的、建制化的、规模化的药学创新成果转化,在迈进制药强国征程中,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引领作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流师资队伍——药学院拥有一支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卓越青年人才组成的人才梯队,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师资队伍。同时,由多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权威教育家、知名企业家、投资家、慈善家组成的药学院顾问委员会,为学院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共同助力药学前沿研究领域尖端人才的培养工作。

完善平台支撑——药学院致力于构建可推进高效、系统转化的共享平台。药学技术中心面向全校及全社会的一个从药物发现、药物开发到药物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为药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相关研究及重大课题的申报与实施提供帮助与支持,成为药物研究与发现的重要支撑。药学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培养新一代药学领军人才”的教学理念,全方位支持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实验实践类教学的全面开展。

多元对外合作——药学院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探索多元联动合作模式。与美国、澳洲等地在内的高校、研究所、企业保持着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合作;与包括国药、先声药业、强生、拜耳、百时美施贵宝等在内的国内外行业顶尖企业保持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多形式的深度互动。

国际交流

药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多所国外名校开展长、短期交流合作,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学生全球胜任力。交流院校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等众多知名院校。同时,积极开展顶尖大学暑期海外研修及海外综合论文训练工作,每年均有优秀学生被选派到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科研训练。学生学术活动丰富多彩,本科生论坛、科研讲座、学科前沿会议等,给学生提供了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交流的平台。


未来发展

药学本科学制4年,满足本科生毕业条件的学生准予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优秀本科生可免试推荐至本校或国内其他高校读研,或申请进入国外名校深造或自主择业。


境外深造院校

耶鲁大学

杜克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密歇根大学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

匹兹堡大学

南加州大学

墨尔本大学等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95073

电子邮箱:tsps_a@tsinghua.edu.cn

网址:http://www.sps.tsinghua.edu.cn/

微博:清华大学药学院

微信:清华大学药学院(Tsinghua_SPS)

相关院系—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是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并列的四大基础工程学科之一,是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发展支柱。清华化工是不一样的化工。她更前沿、更国际、更创新、更人文,培养的优秀人才享誉海内外。在清华化工,有一批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等知名学者与你同行;在清华化工,你将参与高端化学品绿色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循环经济等世界前沿研究;在清华化工,每年你都有机会进入国际一流大学和公司交流访问和实践,近距离感受世界水平研发和创新实践:在清华化工,我们有着创意无限的科技赛事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你在广阔而又绚丽的舞台上展现多样的才华。清华化工的课程设置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学生在数理化生、工程科学及管理科学方面的深厚基础,因此,清华化工的人才培养成效斐然,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阔,深受世界名校和名企的欢迎。亲爱的高中生同学们,欢迎你加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世界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更美丽!

专业剖析

现代文明离不开化学工程,它支撑着人们吃穿用度的日常生活,为丰富多彩的高科技产品提供了各种先进材料,也在维护人类健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工程系以推动我国化学工程高等教育和化学工业发展为己任,按照“厚基础、宽选择、重实践、求创新”的思想,在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上培养高素质人才。清华化工总体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工工艺、设备和产品设计及系统集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发现、分析和创新性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拥有健康身心与合作意识,恪守职业伦理;主动面向科技、经济和社会重大需求,在产业、学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比较优势

清华化工不断探索高水平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引领科技前沿,关注国家需求,将“顶天”与“立地”相结合,国际化与开放式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16年,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以 “无缺点”的认证结论通过ABET国际认证,工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近10年来,获得清华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的总人数在全校名列前茅。清华化工具备四大优势:

学科底蕴深厚:清华化工系始建于1946年,学科底蕴深厚。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化学工程排名近3年分别为11、13、12,连续10年稳居前20。

杰出人才辈出:这里走出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33位国内外院士、17位大学校长和一大批兴业之士,培养了众多卓越青年人才。

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院所、知名企业和政府部门发挥重要作用,领域涉及化工、能源、新材料、金融、管理等,世界财富500强前10名企业中9个活跃着本系毕业生。

深造平台高端: 近90%本科毕业生进入本校和国内外顶尖大学研究生院读研,部分学生进入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剑桥、普林斯顿、哥伦比亚、东大、慕尼黑工大等世界知名大学

国际化视野

多样的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清华—曼大本科3+1项目墨尔本联合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Campus Asia项目

丰富多彩学生活动

化工系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2023年,化工学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世界,在广阔天地锻炼成长,绽放风采: 蝉联清华大学研究生一二·九歌咏比赛第一,获综合金奖; 连续十三年获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支队称号。“春化秋实”项目获学校最佳实践奖(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金奖)。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智能方向)

专业剖析

化学工程专业自诞生起就与计算科学紧密结合,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 for Science”的科学研究新范式必将引领化学工程专业与智能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智能方向)是由化学工程系牵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的智能化工本科培养项目,面向化学工程领域未来发展需求,培养兼具专业能力、数智理念和全局观的智能化工领军人才。

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智能方向)培养方案突破了传统工科教育的框架,致力于培养未来领导工程技术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宽口径专业教育:基于通识教育培养方案,实现了化工与计算机专业共性基础课程体系融合,提供宽孔径专业教育。

跨学科融合教育:强调化学、机械、电子、信息和智能化领域的交叉,实现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全面融合。

深入的人工智能教育:超越了简单教授机器学习技术和工具的层面,更深入地涉及知识建模、知识表示、搜索和推理,以及知识提取和管理等方面,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理解。

化学工程案例教学:课程中使用化学工程的实际案例来教授人工智能的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多维度课程主题:覆盖了符号知识表示、符号推理、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现代机器学习方法、混合人工智能模型等领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主题。

强调机制驱动的人工智能模型:课程不仅侧重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还强调将符号领域知识与数据驱动方法结合,追求深层次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制解释。

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培养,还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培养,并强调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智能方向)实施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智能化工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化工与计算机专业共性基础的课程体系,兼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特色培养方案:立足基础学科前沿,将计算机科学关键内核融入化学工程核心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多维度的、创新驱动的教育环境。

理论实践并重:开设制造工程训练、智能化工实践等工程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前往大型国企数字信息部门实习实践的机会,培养强化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支撑体系完善:化学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拥有一流导师队伍和杰出校友资源,能够为学生匹配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指导;设立智能化工方向专项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际化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借鉴世界顶尖高校培养经验,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交换项目、海外社会实践等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全球胜任力。

专业前景:在流程工业持续推进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未来化学工程专业在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前沿领域对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本专业方向培养既懂得化学工程专业知识,又掌握智能优化方法的复合型跨界人才,精准契合产业未来发展转型需求,学生毕业后就业和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知名校友(按年级)

刘延东 

1964级,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 

习近平 

1975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陈 希 

1975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校长(院长)。 

杨万泰 

1977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薛 捷 

1980级,美国工程院院士、思科系统公司技术和质量副总裁。 

谭天伟 

1981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喻宝才 

1982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邱 勇 

1983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高云龙 

1986级博,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张 伟 

1987 级,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 薇 

1988级硕,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少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陈智胜 

1989级,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郑勇军 

1989级,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良方 

1996级,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2013TR35之一。 

曾宏波 

1997级,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张 强 

2000级,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电话:010-62770334,62782051 传真:010-62782061 Email:zsb@tsinghua.edu.cn
  • 国际招生事务:+86-10-62783100 传真:+86-10-62770837 Email:admissions@tsinghua.edu.cn
  • 港澳台招生事务:+86-10-62799279 传真:+86-10-62770837 Email:gatzs@tsinghua.edu.cn

扫描二维码关注“清华招生”

Copyright @2020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招生办 邮编:100084
京ICP备15006448号-2